
1941年寒冬,山东鲁中的风冷得像刀子。
徐家楼据点矗立在黑夜中,三层水泥炮楼里藏着六十多个日伪军,机枪探照灯锁死了八路军的补给线。
八路军山东纵队二团副团长王凤麟咬牙下了死命令:必须炸了它!
爆破手刘厥兰背着二十斤炸药包出发了。
他是矿工出身,炸碉堡本是他的拿手活。
可这次照明弹突然点亮夜空,他被迫跳进冰沟里泡了两小时,爬出来时手脚早已冻僵。
黑暗里找不到碉堡地基,导火索嘶嘶冒着火星,他心一横,炸药包直接怼上围墙拐角。
轰隆一声,围墙炸出三米缺口,炮楼却纹丝不动。
王凤麟气得摔了望远镜:“让你炸碉堡,你拆墙干啥? ! ”
可更诡异的事发生了——炮楼里的机枪声戛然而止。
突击队冲进去一看,六十多个敌人全瘫在地上,耳鼻流血,昏迷不醒。
原来炸药冲击波顺着碎石夹层的墙体钻进炮楼,在密闭空间里疯狂震荡。
日军精心设计的“防弹三明治”墙体,反倒成了自己的丧钟。
王凤麟一拍大腿:“这歪打正着比教科书还绝! ”
刘厥兰从此得名“壁虎爆破手”。
后来茅茨据点、天桥崮战斗,他专贴墙根放炸药,震晕一窝又一窝敌人。
土法子炸出大名堂,“冲击波爆破法”在山东根据地传开了。
没有重武器的八路军,硬是靠物理规律把鬼子炮楼变成活棺材。
王凤麟在1942年马鞍山血战中牺牲,但爆破战术活了下来。
从山东传到全军,最后炸穿了解放战争的城墙。
所谓奇迹,不过是绝境中的普通人,把失误踩成垫脚石,把物理课变成复仇刀。
配资网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